当前位置:首页 > 名人要闻 > 热点关注

曾侯乙编钟(复制品)落户中亚国家商品馆 奏响丝路文明交融新乐章

发布时间:2025/5/20 浏览量:1053

2025年5月20日,承载着两千余年中华礼乐文明精髓的曾侯乙编钟(复制品)正式落户中亚国家商品馆。本次活动由中亚国家商品馆负责人刘攀、原陕西省古琴研究会会长李延民及其弟子共同参与。

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礼乐文明的巅峰之作,被誉为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,其精湛的铸造工艺与完整的音律体系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。本次入驻的编钟复制品由李延民先生主导完成,1975年师从周延甲先生学习古筝多年,后追随著名古琴教育家,演奏家李仲唐先生。多年潜心研究传统乐器制作,还复制了箜篌、筑、石磬等古乐器。

此次落户中亚国家商品馆的曾侯乙编钟(复制品)共64件,是陕西省现存唯一可供公众观赏的完整编钟体系。据李延民介绍,该套编钟以原物为蓝本,历时多年精工铸造,体积仅小于原件的三分之一,但纹饰、形制乃至音色均完美复刻,仅调音工序便耗时逾千小时。他为完整呈现这一文化瑰宝,在上世纪90年代初,从湖北省随州市斥巨资购买而来,也是全国目前唯一一位以个人身份收藏编钟的人。在活动中,李延民动情表示:“编钟承载的不仅是音律之美,更是中华文明‘和而不同’的精神内核。落户中亚国家商品馆,是希望让丝路沿线人民通过礼乐共鸣,感知中华文化的深邃智慧,为文明对话搭建艺术桥梁。”

中亚国家商品馆作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标志性项目,自2021年落成以来,始终致力于构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文化纽带。2025年,中亚国家商品馆将启动“丝路伙伴城市计划”,推动陕西10个地市与中亚30个城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,在友城交往、产业园区共建、中小企业孵化等领域深化协作。同时,依托中国—中亚峰会机制,发起成立“丝路经济带数字贸易联盟”,推动制定中亚特色商品标准认证体系,实现“一个平台、全球分销”。负责人刘攀强调:“编钟的入驻是民心相通工程的生动实践。正如‘一带一路’倡议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,我们期待以文化为媒,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数字经济、现代农业等领域的深度合作,续写新时代的丝路故事。” 今后,中亚馆将上演中华传统古乐器与汉代舞蹈的演出,围绕编钟和古乐器开发研学内容,也会有大量的文创产品在中亚馆出现。

活动尾声,李延民弟子现场演奏《忆长安》《忆故人》等曲,编钟的清越之音演绎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。刘攀与李延民共同表示,将以此为契机,在中亚馆打造常态化文化展演平台,通过文物展览、古乐器演奏等形式,让丝路文化遗产真正成为连接各国人民的情感纽带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。

联系我们

电话:029--86339585

广告:158-2907-4800

招商:181-1926-0162

邮箱:1051286110@qq.com

官网:www.mingrenwang.cc

策划: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万象未央109号